政見不該只是單純的牛肉,而是實現中心思想、達成具體目標的過程與手段。台灣動物保護黨知道,我們不可能只是唱高調、說理想,同時也要兼顧現實層面的問題。所以我們的政見,都是環環相扣、相互聯動,朝著「有錢、有安全、有愛、有效率」這四大具體目標在前進:
要振興經濟其實在台灣有兩個關鍵:提高基本工資與降低房價。
過去政府總愛說「拼經濟」,為了拼經濟,不斷的給予資方讓利、好處,不顧勞工的權益。但勞工薪資不合理,消費意願就會降低,沒有消費就沒有商業,結果也連帶的造成了生意越來越難做,商家只能在漲價和倒閉之間選擇,就造成了物價越來越高,進而使人民越來越窮。
台灣在1995年之前,國家整體企業總利潤的成長與勞工總薪資是同步成長的,但到1995之後就開始脫勾,差距越來越大,這正是政府圖利資方的鐵證。基本工資便是為了平衡這個問題所設立的,但長年被政府忽視,如果依照企業利潤成長比例來計算,當前台灣合理的基本工資應該是4萬元左右。
當人民的收入提高了,自然就有消費的意願,商業就會活絡,經濟自然就會繁榮,這是很簡單的道理。事實上,當人民消費旺盛的時候,因為商家有足夠的利潤,不需要透過漲價來維持營收,失去了漲價的動機,反而自然的使物價可以平穩。
那為什麼降低房價對經濟有幫助?因為投資者預期房市會下跌,就不會再持續投入資金到房地產市場,也會開始拋售手上的房地產,這是正常的市場機制。但投資熱錢永遠需要找地方去,這時錢就會流向商業市場,投資新創、升級轉型與生產建設,整體商業動力自然就會活絡。而房價的降低也會使房租、店租降低,創業者的負擔少了,就有更多的利潤可以投資研發、提升勞工待遇吸引人才、開拓新的市場,形成正向循環。
過去台灣市場的房地產是一個「太容易賺錢」的市場,導致資金大量流向房地產市場,但是單純依靠資產增值、收租等所謂「被動收入」創造的財富,對社會是沒有生產力的,反而變相懲罰了努力工作的人,於是賺到錢的人只想著投資房地產,賺不到錢的人只能選擇耍廢躺平,整個社會缺乏生產力,最終就會走向泡沫經濟。
我們的政策目標,就是要根除上述的問題,讓人民先能安居,自然立業,讓食衣住行育樂,人們的生活所需不再是沉重的負擔。人們生活輕鬆了,自然就更願意消費、投資、創新、成家立業、養兒育女與規劃未來。社會富足了, 也更有心力去談永續發展。
我們絕不是「仇富」或是想「對抗資方」,資方是提供工作機會,承擔風險開創事業的人,而富人是我們的目標。我們想讓每個人都成為富人,讓想當勞方的人不委屈,想當資方的人能獲利,這才是對雙方都友善的社會。現況走下去,社會走向崩壞,資方也得不到好處,我們是想導正問題,而不是想對付誰。
為了實現這個目標,包含了提高薪資、降低房價物價、減少生活負擔、安心育兒與養老、振興經濟、促進創新、幫助脫貧等等一系列的計畫。
台灣位於地震帶,台北位於共振強烈的盆地,老房比例卻是全台最高,一旦無常發生,死傷會非常驚人。我們永遠不知道天災何時會到,我們必須以最快的速度,確保台北人民與動物的生命安全。
另一個危及市民生命安全的,是交通安全。現有的道路規劃對於行人與機車都非常不友善,進而造成了車禍事故頻傳,事實上也影響到了開車族的權益。這些問題過去日本在1960年代就已經經歷了所謂的「交通戰爭」,因為當時因每年交通死亡的人數破萬人,受傷人數近百萬,與日清戰爭的死亡人數相仿,因此得名。而日本與台灣的人口數是5.5:1,而台灣當前的每年交通死亡人數近三千人,與當時日本的死亡率是幾乎相同的,這是發生在台灣當下的交通戰爭,隨時威脅著台灣人民的生命安全。而日本透過了一系列的交通政策改革,使